内容
“除了要比别人更努力之外,还要比别人更用心才行。”1997年,柯志斌为了买一条上档次的领带,不惜花掉自己三个月的工资;为了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,花上千元买一件***T恤衫,“那领带和T恤陪我风风雨雨20年,即使坏了,我也没舍得扔。”
一件衬衫,一个习惯
他坚信,哪怕顾客拒绝推销,拒绝产品,也会因为这份精美的彩色的建议书而对他产生一个好印象,“这便是种子……”
柯志斌回忆说:“我不是本地人,连福州话都听不懂,做业务真的很难,但是我依然想保持一份独特,想有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。”
当时平安保险的保单,都是由最原始的黑白铅字打印机出品,“每个人递给客户的保单看起来都是一样的,而我如果也这样做的话,就和别人一点区别都没有。”
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得体,他在自己觉得能承受的范围内,尽可能的去装扮自己,他说:“我并不是想靠颜值吃饭,只是不想在能加分的地方丢分。不想让客户因为着装方面的问题而反感,拒绝……”
他认为金融领域的修行,并不是一朝一夕,“形像方可神像,当然你做到了形像,那么离神像就更近一步了。”
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
他说:“这就是保险的真谛,它帮助人们未雨绸缪,在旦夕祸福之间,有尊严地面对困难和灾难。”
这个观点,他也会告诉团队的每一个小伙伴,尤其希望那些刚踏入保险行业的人,能够拥有这份“体面”,希望他们一加入这个行业,就被打上优秀的烙印。
今年是柯老师在平安集团的第21个年头了,对于当初不顾家人反对,跳出国企,来到平安,成了一名保险推销员这个决定他不后悔,甚至说为此感到幸运。
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平安集团的高级区部经理,这个职位在130万的平安员工中的人数不超过20位。除此之外,他还是平安集团的五星培训讲师,但是他说最不能丢得身份还是保险经纪人,“不忘初心,方能砥砺前行。”
“幸好后来打印店的老板都被我感动了,答应给我八折,月结。”他笑着回忆,轻描淡写的模样仿佛是在说别人的故事。
注重细节和品质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,他衣柜里的每一件衬衫都是私人定制的,“但大部分都是去实体店,让老师傅给量体裁衣的。”
当然,他也是十分看好保险行业的。现代保险在西方的发展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,而在新中国,三十多年前还几乎是空白,处于拓荒时期,未来也是有无限可能的。
想做出新意的他,在月薪只有不到2000元的情况下,他选择用昂贵的彩色打印机,10元一张,每份保单三张,每天见4个客户,一天的成本就是120元。每次到月底,他都近乎分文不剩。
“别人都觉得我疯了,说我放着三万月薪的活不干,跑去干一个月薪6000的活。古人云‘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’,人不应该取得一点点成绩后就懈怠不前,我相信,跳出舒适圈后,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我,”而且他坚信蹲下是为了更好的站起来。
其实当初换工作的原因很简单,不是福州本地人的他想在这个城市买房,结婚,扎根。“在国企工作,安稳舒适,同样收入也很少,而销售这个职业,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,所以我没有太多犹豫。”
的确,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,“没有人愿意通过相当长时间去了解你的人品,大部分人更愿意一眼就能看出,这个人值不值得我跟他继续聊下去。”
他还分享了一段***文学家胡适先生的话——保险,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,生时做死时的准备,父母做儿女的准备,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准备,如此而已。今天预备明天,这是真稳健;生时预备死时,这是真旷达;父母预备儿女,这是真慈爱;不能做到这三步,不能算做现代人。
高级私人定制的品质固然是好的,但是在快节奏的当下,想要做到简约笔挺,又不花费太多时间成本,他选择了量品定制:“量品打破私人定制的昂贵,又纯棉免烫,我的专属量体师上门服务,确实方便很多。”
1997年,保险并不好卖。柯志斌和很多同事一样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拓展业务,拜访陌生客户,顶风冒雨,走街串巷;有的人为节省成本,晚上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眠。
“这21年来,我收获了几乎所有平安集团能给与员工的荣誉。”他1997年入行,1998年当上业务主任,1999年成为营业部经理,2000年的时,他在近一万八千人的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福建省的销冠。2001年主动请缨,向领导申请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——“区域拓展部”。
他把量品定制衬衫作为奖励送给自己的员工,他说:“这不仅仅是一件衬衫,更是一个习惯,一个衬衫都不可以马虎的习惯,我相信在别的方面,他们也不会马虎。”
声明:以上【量品先生】柯志斌:如何让自己一入行就被打上优秀的烙印?内容由“中国服装网内容部”收集整理自互联网,并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,如果您对本文的归属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,我们会马上更改!翻页